逐梦沃野绘新篇 ——沙坡头区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综述
五月的中卫,花红柳绿,生机盎然。
看,一幢幢移民搬迁房错落有致,一条条小康路直通家门,一棵棵经济林木茂盛苍翠,一个个扶贫车间忙碌有序……如今,沙坡头区乡村振兴工作队,成功接过了扶贫工作队的接力棒,奋力续写着乡村振兴新篇章。
2021年12月,在第十六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暨首届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沙坡头区荣获“2021年度中国乡村振兴十大示范县市”称号,成为宁夏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区。
紧握脱贫攻坚接力棒
严把防返贫致贫底线关
近日,沙坡头区迎水桥镇鸣沙村驻村工作队来到脱贫户杨生月家开展“四查四补”工作。杨生月一看到驻村工作队队员,便激动地说:“要不是惠民政策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的生活。”
在老家时,杨生月靠种地和打零工维持生计,一年收入除了花销还能有点积蓄。2013年,他从海原县李俊乡搬迁至鸣沙村,没想到一场交通事故不仅让杨生月致残,也让家里的经济陷入困境。“2014年,我发生了交通事故,家里的劳动力只剩下我媳妇一个人,生活一下子变得更难了。”杨生月说,虽然现在自己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但怎么样都比在老家时方便。
“根据杨生月因残致贫的情况,村委会制订了‘一户一策’方案,全力帮助他。”鸣沙村党支部书记杨生宝说,结合“四查四补”方案,村“两委”严格落实“四防四不”要求,持续开展监测预警动态帮扶,通过多次摸排走访,除了对杨生月给予政策兜底外,还帮他的妻子王进梅联系了务工岗位,申请了低保。
鸣沙村是宁夏“十二五”生态移民村。自挂牌督战工作开展以来,鸣沙村就存在的问题边查边改,将脱贫困难或因病等存在返贫风险的人口及时纳入低保,做到应保尽保。
然而,杨生月的脱贫故事只是沙坡头区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沙坡头区坚决落实“四个不摘”,以巩固成果为主轴,以守底线为主线,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工作,呈现出力度持续加大、进度全面加快、质量全面提高、成果全面巩固、效果全面显现的良好态势,坚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政策、措施落实。
目前,沙坡头区681名防返贫监测对象,全部处于“一对一”精准帮扶中,无一人出现返贫、致贫情况。
牵住产业发展“牛鼻子”
做好移民帮扶大文章
乡村振兴重在产业发展,产业兴才能乡村兴,经济强才能促发展,找到产业发展的好路子,就是牵住了乡村振兴的“牛鼻子”。
“张家的母牛怀上了!”
“李家的母牛要生了!”
“王家又生了一头小母牛!”
……
在沙坡头区常乐镇康乐村,大家总会相互发布这样的喜讯。至于人们为何会如此关注母牛的生育信息,村民马学宝向记者讲述了原因:“现在村里大多数人家都养了牛,一头牛可是一个家庭小银行,一头小牛犊一降生就能卖6000元,一头成年肉牛可以卖到二、三万元。有了钱,日子有奔头,大家都高兴!”
看着牛圈里膘肥体壮的200多头牛,马学宝脸上溢满了幸福。他告诉记者,通过养殖,去年合作社收入20多万元,计划明年继续在政策的帮扶下扩大养殖规模。
“目前,我们流转康乐移民区承包到户的2346亩土地用于种植饲草玉米,平均亩产达4.28吨,每年流转费用每亩400元,走出了一条种养结合、土地增效与移民增收共赢的新路子。”沙坡头区常乐镇镇长王怀勇说,该镇依托上海光明牧业建设万头奶牛养殖全产业链及饲草种植项目,建设万头奶牛示范牧场,入园养殖奶牛5000头,打造了万亩优质饲草基地。
2021年,沙坡头区聚焦2.56万政策性移民和1.33万自发移民,扎实开展贫困人口、零就业家庭、住房困难家庭等7项清零行动,着力解决好产业、就业、社会融入3件事情,加强教育、医疗等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搞好社会管理,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就业、能致富。
擦亮党建引领底色
为乡村产业振兴赋能
农村富不富,关键靠产业;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雁”。
“以前脏乱差,如今大变样。现在,村党支部书记干事有劲头,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引来了大批游客,我们在家门口就能赚上‘旅游钱’,吃上‘致富饭’,生活幸福得很!”走进沙坡头区迎水桥镇何滩村,村民何其江乐呵呵地说。
“不是我能干,这是沙坡头区狠抓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的结果。”何滩村党支部书记冯永新说,多年前,何滩村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村里提出要发展旅游业的时候,很多村民不支持、不理解。冯永新只能带着村干部“真刀真枪”先干起来,逐步打消村民的后顾之忧。
回忆起当时的工作场景,冯永新说,以前总觉得在“勤劳致富”这方面自己还是有点心得的,但自从被乡亲们选为发展“领头雁”后,对于怎样管理和壮大“雁阵”,他觉得真有种本领用时方恨少的感觉。
在沙坡头区,与冯永新有着同样困扰的基层干部不在少数。近年来,沙坡头区持续抓基层、强基础,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和素质得到了优化和提升。但因受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等客观因素影响,基层干部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有想法、没办法的问题仍普遍存在。
经过深入调研,沙坡头区根据实际,积极探索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融合之路,涌现出一批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样板村和一群勇于担当作为、带领群众干事创业的“领头雁”,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注入了不竭动力。